[法国]顺六妈 孩子小也要讲原则 每次放学时我都是先接老二,再接老大。两个学校的正门离得虽不是很远,但边上有一溜低矮的树丛,遇到人多的时候也会出现被树枝绊着、刮到等情况。儿子顺顺喜欢从自己的校门跑到姐姐校门口,我发现不是很安全。有一天人特别多,我就告诉顺顺:你把手给妈妈,我们走到姐姐学校门口。顺顺非常不乐意,也不跟我商量,习惯性地撒腿就跑……我喊着“停”,在后边追他。等我好不容易追上他,把他叫到一边,对他说:顺顺,妈妈和你说过了,今天是不准跑的,你为什么对妈妈的话一点反应都没有? 顺顺并不理会。 我继续对他说:现在你听好了,今天你没有间食吃,这是一次警告。如果妈妈下次说“停”你还不“停”的话,你就会被罚,这天你就没有间食吃。 顺顺没什么回应表情,觉得我不会真不给他吃间食。 接上六六,我们到了家。我拿出间食给了六六,“妈妈,我的间食呢?”顺顺甜甜地问。 要不算了?不行。我如果心软地推翻自己的言论,孩子心里就没有标准了,再说我的要求并不过分。 得坚持原则。我看着顺顺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顺顺,今天你没有间食,因为你刚才不听妈妈的话,不按照妈妈的要求做,所以妈妈要惩罚你。而且你一定要注意,以后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你就会没有间食!” 顺顺的大眼睛里慢慢地浸满泪水,哽咽地说:“妈妈,我很饿,我不吃间食好饿的。”我坚持说:“我可以给你一杯牛奶,但是间食你今天肯定没有!” 我没发火,没大喊,就是坚定地告诉他:没有! 晚上临睡前,我又一次跟顺顺讲起了放学时的事情:玩没有错,但不是在校门口玩,而且妈妈说不玩了就不能玩了。 从那以后,每天接完顺顺他都会问我可不可以跑,我说可以,他就撒欢地跑;我说人多不能跑,他就拉着我的手小步走,一边走一边说:我得听妈妈的,不然就没有间食的。 在法国,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大多非常民主,但在有些事情上却非常讲原则,丝毫不妥协。因为孩子对周遭事物的感知几乎是通过父母这个媒介直接、间接得到的。如果孩子做错事而不给他一些惩罚作为代价,那么他就认定他在任何时候都不用负责;如果父母给孩子定了规矩又自行打破,那么他就会认定事情是可以说了不算的。 学会等待和珍惜 一个偶然的机会,六六看了电影《冰雪奇缘》,不久,她还收到了一本同名故事书的礼物。 六六非常喜欢这个公主和王子的故事,问我:“妈妈,可不可以给我买有这个歌的CD还有电影的DVD?我们班的好几个同学有。” 谁想自己的女儿没有同龄人拥有的东西?刚要答应,突然想到六六的好多东西:期望已久的芭比娃娃,有了之后玩了几天就束之高阁;期待很久的发卡,有了之后不但不戴了,还非常不爱惜;非常喜欢的绘本,买了之后也不过如此…… 我对六六讲:电影很好,但不是别人有的东西我们马上就得买,对吧? 六六依然向我请求:“妈妈,电影多好看呀,买了之后我们就可以想看几遍就看几遍……” 我继续拒绝:“你觉得你能看几遍呢?要不你想想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不用买也看得到?” 去图书馆时,六六一个箭步冲到了DVD区,非常急切地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冰雪奇缘》,当得知DVD得等两个月时,她兴奋的表情瞬间消失了。工作人员不忍心看她失望,告诉六六:有这个电影的CD唱碟,但被借走了,所以得等;你如果不介意,我可以把你的名字放到预约名单上,CD一到我就给你电话,估计得等两个星期。 六六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还是看到了希望。 我以为六六转身就会把这件事忘了,哪曾想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她天天都会问我:妈妈,图书馆来电话了吗? 唱片终于到了,我们如约去取,六六满脸幸福地拿到了CD。回到家后,她每天都和这个CD相伴,因为她知道两周后就要还回去。 法国人的教育理念里非常强调“等待”这个品质。如果我真的如六六所愿,她提出要求就立刻满足她的话,那她心里的那份因CD而产生的喜悦和感恩情怀就不一定会有,或者持续不了那么长,最终都会像芭比娃娃、绘本、头饰等一样被遗忘。 一开始,我总怕给孩子的不够多、不够好、不够新、不够满,怕落在别人后面……所以想尽一切可能地给孩子最好的。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越来越觉得孩子所拥有的远远超过本身需要的,孩子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更多的幸运。学会等待和珍惜是我认为的重要课程。现在,六六跟我说她的同学有什么而她没有什么的时候,我都会提醒她:看看我们有什么而他们没有的吧。一段时间之后,六六也有了变化:妈妈,总有东西是我们没有的,我们得把自己的东西照顾好,对吧? |
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 电话:0571-89710242
Copyright © chinaye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6540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