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让孩子服管教,又不采用体罚的方法,是育儿上乘的境界。澳洲幼儿园教师从尊重、爱护孩子出发,采用一些积极、正面的教育方法,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不过,教育无定式,爸爸妈妈应从自己孩子的特点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好方法。 [澳大利亚]何 绚 说起孩子,大家脑中立刻浮现“天真”“可爱”“纯洁”等一堆美好的词,但另一堆词也在同一时间显现,“调皮”“捣蛋”“不听话”……这就是孩子的真实世界,有他们的活泼可爱,也免不了胡乱搞怪,有时让人爱得不行,有时让人头疼抓狂。 孩子的调皮形式各异,乱扔东西、不听指挥、不服管教、抢东西、吵架打架……可以说,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调皮的表现方式。 来到澳洲的第二年,我的大儿子就在当地上了幼儿园。澳洲在保护孩子方面有特别严格的法律,老师对孩子,绝对不能打,不能骂,不能体罚。无论是如何调皮的孩子,老师的处理方法都必须固守这个底线。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澳洲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体现出尊重、爱护、积极、正面的特点。 那么,总有孩子难管甚至更甚的时候,澳洲的老师如何应对呢?从程度由浅入深的角度,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言语施压 这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批评,而是一种言语否定外加正面指导,是力度最初级的手法。 之所以用“施压”而非批评,因为老师确实是要很注意言辞,即使意在批评和阻止某个行为,也仍要用正面的词语和语调,不用任何否定、消极的语词。老师说这些话时,一般提高语调,表情严肃认真,靠近孩子,对着孩子的眼睛,一本正经但还是很和气地说。对有些孩子来说,这种言语压力就足够见效了。 剥夺某种权利 孩子如果犯了一些错,屡次教育和警告都不奏效的话,接下来,老师会采用“停止孩子某个权利”的方法,以示惩戒。如,孩子抢玩具多次无法制止,老师就会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再玩某些玩具,直到他真正改正为止;再如,孩子互相推搡打架,就禁止他们两在一定时间内靠近彼此,或者不能参加接下来的某个游戏等。很多孩子们会吃这套,因为这意味着“失去”,他们也懂得失去的滋味不好受。 罚坐 听惯了罚站,乍一听罚坐,还挺新鲜。这恰好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某种身体上的爱护和情感上的尊重,哪怕是对犯错的孩子实施惩罚。罚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坐着则会好很多,算是一种略带爱心的惩罚。儿子上的幼儿园有个孩子,比较容易出手打人,有时老师就在跟前,都不一定能眼疾手快地制止,他抬手就拍打到别的孩子身上去了。在其他方法都不奏效后,老师就罚他坐在凳子上,达到一段时间才放行。只要他无理由地打人,就让他安静地坐在一角,不能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不能离开小板凳,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这个在澳洲,算是个颇有些力度的方法了。 “锁”在老师身边 何为“锁”,就是孩子只能紧跟着老师,不能离开,直到惩罚结束。这是对付一些特别顽固的孩子时使用的方法,在坐小板凳都不起作用的前提下。要说孩子的调皮,有时是此一时彼一时,这刚教育好,也许下一分钟又忘记了,马上再犯。对于这些不长记性和很难自控的孩子,老师就采用这种“个人绑定”的方法,让孩子一步不离地跟在老师身边,一来让他没有机会再犯,二来即使他还再犯,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制止和教育,效率很高。 降级 这个降级,是指从高一年龄的班级降到低一年龄的班级,譬如从大班降到中班甚至小班。这是一种隐形的教训,但却认作为力度最大的惩罚方法。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一种对孩子行为年龄的最高警示。就像一个幼儿园园长所说的:“如果你不能表现得跟你的年龄相符的行为,那么你就只能到跟你行为相符的年龄班级去。”孩子如果从大班降到小班,他们多少会明白其中的难堪,不仅是孩子,甚至家长,都能感受到压力。如此一来,家长会更加重视,外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能更有效地改善孩子的不足。当然,等孩子表现进步了,他们自然就再回到原来的班级去。 总体看上去,澳洲的幼儿园对付调皮孩子的方法,表面上不是那么厉害。但是,细究下去,慢慢体会,这些貌似不那么厉害的手法,因为掺进了老师坚持的耐心、真挚的爱心、执行的反复,在无形中形成了一张整体有型的规矩之网,让再调皮的孩子都能慢慢回到网下面来。要说教育孩子最厉害的手法,可不就是一种天长日久的决心和坚持么?当然,还有对孩子的尊重和真诚的爱护。 |
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 电话:0571-89710242
Copyright © chinaye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6540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