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幼儿教育网

妈妈故事会

2015-9-10 10: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76| 评论: 0|原作者: [美国]小宝妈|来自: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

摘要: 想过开一个妈妈故事会吗?在美国生活的小宝妈就是一个妈妈故事会的热心参与者。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宝妈如何组织铺陈这样的故事会。天底下的妈妈都是爱讲故事的妈妈,只因天底下的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小天使。说起我和故 ...

想过开一个妈妈故事会吗?在美国生活的小宝妈就是一个妈妈故事会的热心参与者。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宝妈如何组织铺陈这样的故事会。天底下的妈妈都是爱讲故事的妈妈,只因天底下的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小天使。说起我和故事会的不解之缘,始于美国社区图书馆里一场不期而遇的双语故事会。那次,我和小宝逛图书馆,目睹一场故事会中妈妈们的精彩演绎。会后我了解到,那些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妈妈们都是志愿者。后来,我成为了她们中的一员,从选书,策划,歌曲和手工准备到倾情出场。再后来,我被前来听故事的家长称赞,说是听过的最好的故事会。

图书馆3~5岁学龄前儿童双语故事会,1~3岁幼儿双语故事会,还有我和搭档每周在家举办的自家学龄孩子故事会,这两年,我做过的故事会有好几十场了。对于一个非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专门故事培训的妈妈,每一次出场都是一种历练。我一直觉得是孩子们教会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讲故事妈妈。

在谈故事会策划之前,我想先澄清两组概念,即故事会和有声故事,故事会和亲子阅读。

有声故事,在美国被称为Audiobook,顾名思义,讲出来的书。发行量高的纸质书籍一般都有其有声版本,一些有声故事版本由作者亲自演绎。听过有声版本,再读纸质原著更能体会字里行间的文采。

故事会和有声故事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总结了两点:见与不见,交流与听讲。故事会中,小听众们可以见到演讲者的表情,看到书页配图,有声读物则不能;故事会中演讲者和听众面对面,演讲者可以通过眼神传输、问答互动辅助故事的传达,听众是故事会真正的主角,听众的反应直接影响故事会的效果;有声读物则是单向输出,听众是谁不重要。

故事会和亲子阅读的区别又在哪里呢?既然是亲子阅读,一定更注重亲子间的交流,所以同样是交流,故事会侧重于故事内容的传达和接受,而亲子阅读侧重在陪伴和亲情。故事会讲究形式与策划,而亲子阅读,如:睡前故事,无须任何修饰,一段灯下陪伴的时光足矣。

如何铺陈设计妈妈故事会?故事会是一场交流,主角是听众,所以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孩子,故事会的设计因人而异。

1~3岁幼儿故事会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语言储备并不丰富,他们专注时间短,平均不超过5分钟,行动性却非常强。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几乎都是用手去触碰,而不是张口问为什么。针对这一年龄段幼儿特征,我的故事会策划方向有以下几点。

一、选择故事结构简单的绘本。可爱的动物,亲切的家庭成员,每天经历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故事选择的主题。故事结构必须符合幼儿逻辑模式,重复渐进式的故事结构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耳熟能详的《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二、专属道具。手指玩偶、毛绒玩具配合故事演绎,有助于增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对他们来讲,这些小小的玩偶都是有生命力的伙伴,故事会在他们眼中便不仅仅是一场故事,而是一次和小伙伴们游戏玩耍的聚会。

三、音乐和节奏,锦上添花。孩子天生能领会音乐和节奏。我们很容易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用节奏吸引孩子集中注意力,远比提示来得有效。音乐穿插在故事会中演绎,会有令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里介绍两种简单易行的方式。一是借用两根敲击棒打击出简单上口的节奏,运用在故事演讲行进中,比如用来读某段独白;二是在故事开始或结束时,教唱一首与故事主题相关的童谣或儿歌,孩子会不会唱没关系,跟着一起和,一起打拍子,一起晃动身体,这些都是孩子主动参与的表现。

3~6岁幼儿故事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语言理解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行动力也从生理冲动转为探索性工作。孩子专注时间有所提升,但并不明显。了解到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我的故事会策划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故事结构相对完整的绘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对象大多在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范围。不过和1~3岁的孩子相比,他们关注的深度有很大的提高,他们不但关注怎么样,还会研究为什么。我选择故事的偏好在于故事的6个“W”:谁,什么时间,在哪里,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如果一个故事具有如此清晰的线索脉络,讲起来就特别得心应手。

二、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故事会是一场和孩子的亲密交流,交流必定是你来我往的,交流的重点不在于我讲了多少,而在于孩子接受了多少。让孩子参与其中是增强孩子对故事理解力的妙招,所以每次策划故事会时,我都会设计几处让孩子们加入的桥段。比如平生做的第一次故事会《Soup day》(《做汤日》),我把故事里提到的做汤材料带到故事会现场,然后邀请孩子们把我念出的材料找出来,投到汤锅中,孩子非常踊跃地配合,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三、手工制作必不可少。在美国,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手工制作一直是故事会的保留活动,这符合孩子动手认知的规律,完美地解决了故事中抽象文字叙述与现实中具象实物的联结。在美国,手工制作方案繁多,一本你说得出书名的绘本,上网键入其名后加craft(手工)字样,即刻能得到前人提供的 三、手工制作必不可少。在美国,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手工制作一直是故事会的保留活动,这符合孩子动手认知的规律,完美地解决了故事中抽象文字叙述与现实中具象实物的联结。在美国,手工制作方案繁多,一本你说得出书名的绘本,上网键入其名后加craft(手工)字样,即刻能得到前人提供的各类手工方案,大部分是免费的,我需要做的只是根据方案准备材料。我个人比较偏好能让孩子们贴贴画画的版本,简单易行,又不失个人创造空间。

说完各个年龄段儿童故事会策划重点,我还有几个小小的妙招要跟大家分享。

一、角色扮演。讲故事时,我会模拟不同的语气声调扮演不同的故事人物,还会在动物说话前,先学几下它们的叫声再进入正题。这个技巧是需要事先经过多次训练的。不过当你掌握了之后,效果出奇的好。

二、以唱代说。这一招是我在美国上的一堂音乐课上学到的。后来我尝试着在故事会上把一些对白用琅琅上口的旋律唱出来,孩子们的反响特别好。

三、让孩子动起来。故事会是一场互动,唱歌、跳舞、做手工等都是很好的互动形式。在提问讨论环节,我推崇演示多过口述。故事会现场准备一块小黑板,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意见画出来,然后讲给大家听。我还喜欢邀请孩子们配合演出,比如《萝丝走路》,母鸡是怎样走路的呢?做过之后对于“走”这个词的理解一定比听我讲要来得深刻。另外,孩子是好动的,与其让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毫无目的地乱动,不如把他们的好动有效地组织起来。

做一场故事会的4个注意点

●人数不宜过多。孩子越小,人数要越少。一般来说,3岁以下孩子参加故事会的规模最好在6人以下。

●时间不宜过长。孩子越小,时间要越短。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故事会,两个故事加手工,耗时30~45分钟。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故事会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

●光线充足,亲切柔和的地方。孩子不必正襟危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舒适的姿态,因为既然听故事是件享受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舒舒服服地去享受故事的乐趣呢?

●事先准备是重头戏。一般,准备一场半小时到1小时的故事会,从选书,设计故事方案,到收集手工活动材料,至少需要2~3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如果故事中的场景比较复杂,而妈妈想和孩子一起搭档演讲的话,准备时间可能会更长些。

一些小问题

●孩子不听故事,甚至打扰到别人,怎么办?

每个孩子的专注力水平不一,喜好也不一样,所以你无法保证孩子都能配合你讲故事。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如果是学龄前儿童故事会,在一开始就制定规则,比如在故事会前重复一句:大家可以躺着,趴着,什么姿势都行,就是不能打扰别人听故事。在规则被打破时,讲故事的妈妈可以停顿一会儿,微笑地看看那个打扰者,等他安静下来再继续。或者顺势请打扰者来回答一个问题,以此来赢得他的专注。

●孩子不断提问题打扰你,怎么办?

孩子不断提问题打扰到故事进行的时候,一般来说,讲故事的妈妈还是要回应他,谢谢他的问题,告诉他之后的故事演讲中会出现答案,所以请他让问题搁一会儿,等故事结束时如果还不明白,再提出来。


                       【文章出自《幼儿教育父母孩子》2014年第4期,鼓励原创,尊重作者,转载请务必联系后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
  • 请详询龙老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