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幼儿教育网

幼儿教育网 门户 专业发展 点题征文 查看内容

选择 值 日 生 作 为 教 育 手 段 须 慎 重(三)

2016-11-11 16:30| 发布者: duffy| 查看: 89278| 评论: 0|原作者: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张 永 英

摘要: 值日生管理下的“有序”意味着什么 不少教师感到,设立了值日生后班级更有序了,因而认为“值日生工作很有效”。可是,反思一下不难发现,这种“有序”难道不是因为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活动中的各小组都有了教 ...


            值日生管理下的“有序”意味着什么          

    不少教师感到,设立了值日生后班级更有序了,因而认为“值日生工作很有效”。可是,反思一下不难发现,这种“有序”难道不是因为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活动中的各小组都有了教师的“分身”吗?原来教师一双眼睛看不过来,现在处处都有“小老师”的眼睛在监督,他们采用的方式甚至可能比教师的更严厉,因为他们是以一种社会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执行,可能整合了从媒体、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所有“管人”的经验。因为有“小老师”的眼睛在执勤,教师会由衷地感到“轻松了”“管理负担大大减轻了”,并由此理所当然地推导出“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然而前文我们已经讨论过,“自主管理”与“外力压迫下的行为妥

协”是不同的,那么这个“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的结论只能说是老师的自说自话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幼儿而言具有“法定权威”,这种权威是神圣的,是幼儿获得自我评价的依据。幼儿的自我控制和调节需要得到教师的反馈,才能更好地发展成“自律”。那么,为何教师会将如此重要的班级管理工作视为负担,并把自己的重要责任转移给值日生呢?答案除了教师误以为这样做能发展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之外,我想另一种可能是教师觉得自己有比维持班级秩序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准备活动材料、撰写各种活动计划和方案等。班里只要在值日生的监督下不是太吵、太乱,各环节活动能开展下去,班级秩序就算运转良好。然而,以监督为主要工作的值日生的设置极有可能造成一种相互检举、人人自危的班级氛围,赋予值日生特权甚至可能引发幼儿间的讨好、揭发等不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如若幼儿的情感、社会性发展果真根植于这样的土壤中,则实在令人忧心。

      如果教师能将建设一个相互关心的班级集体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真正把每个幼儿都能在班集体中获得应有的地位,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作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那就绝对不会将班级管理工作视为负担了。


【文章出自《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总第695/696期,鼓励原创,尊重作者,转载请务必联系后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
  • 请详询龙老师
关闭